鸡血玉与精准扶贫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鸡血玉与精准扶贫 > >一个被石头改变的村庄

一个被石头改变的村庄

2018-03-19 14:38:39

鸡血玉蕴含在石头里,石头打开一个口,滴上水,才能看得清,越纯价钱越高。

鸡血玉制成的精美工艺品



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头堆满了整个山谷

在三门镇,人们对石头只能加工成这样,鸡血玉有待进一步深加工

因为石头能卖上好价钱,在三门人们生活中见到的都是石头,谈论的也是石头,卖肉的甚至把石头摆上了肉铺,卖肉反而成了副业。

▲一家石头加工作坊里,作坊主正拿着打磨器打磨石头,看到记者拍照,一笑眼睛都眯了

石头每吨的售价不等,像刚刚拍卖的这块石头就达到300万元,普通人从外面看不出什么名堂

    电影《疯狂的石头》里,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引起了滔天巨浪。如今,关于石头一夜致富的真实故事在龙胜三门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小镇里上演着。
    本报记者景碧锋 通讯员阳明春 杨立飞 文 记者景碧锋 摄
    1.鸡血石每年给三门带来两亿多收入
从龙胜县城乘车沿着321国道向三门镇行驶,经过瓢里镇交州村的时候,路旁开始出现一大堆一大堆的大石头。从交州到三门镇各家各户的房屋旁、路旁都是石头。有些石头已经被从中切开,成为一片一片的石块。路旁有简易的石头加工作坊,通常是由两三个人加上一个石头切割器和打磨器组成。据随行的三门镇政府的人介绍,这样的石头加工作坊在全镇有300余家,都是近3年才陆陆续续开设的。由于投资不多,收益很好,这样的小作坊还在持续增加。堆在路旁的石头及加工小作坊构成了这座小镇不同于桂林其他乡镇特殊“面貌”。
    镇上的人告诉记者,现在三门人都在加工的这种石头就是鸡血玉,其实也不过是从3年前才开始的。对于这个处于国家级贫困县大山深处的小镇三门来说,石头本身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漫山遍野都是。这里出产作为矿物化工原料的滑石、作为观赏用的水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及鸡血石等4种石头。其实,鸡血石在三门仅仅分布在蔚青岭的大地、鸡爪一带,并不广泛。或许是因为其稀有,才产生了如此广泛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鸡血石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俨然成为龙胜继梯田、温泉之后的第三张名片。在三门,加工石头的作坊已经有300多家,售卖鸡血玉的店铺已经达到50家(仅仅2014年就增加了40多家,还在不断增加),而整个龙胜及桂林从事鸡血玉加工和买卖的人达到了1万多,80%以上都集中在三门。根据镇上相关人士估算的情况来看,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两亿元,甚至更高。2013年,三门镇的财政总收入达到了6000多万元,是龙胜最贫穷的马堤乡的12倍多,成为龙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富裕的乡镇。
    其实在三门,滑石矿的开采能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从那个时候起在三门的鸡爪村形成了万人以上的矿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对以观赏为主的水石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花岗岩进行开发,但是都没有像鸡血石这样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这到底是为什么?在龙胜和三门采访的时候出现了“满村争说唐书记好”的现象,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2.一位玉石收藏者发现了鸡血石
    6月23日傍晚,记者在叠彩区龙珠路原地委小区大院里见到了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唐正安老人。退休前曾任中共桂林地委书记的唐正安在童年时代就对石头有好感,退休后开始玩起了石头。
    对于玩石头,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小说《水浒传》里,宋徽宗为了装饰万岁山,到南方搜刮异石奇花,押送者凑齐数目成队运送叫“花石纲”。而青面兽杨志就是当时押送“花石纲”的一个头目,这说明至少在宋代对于观赏石的收藏就已经很流行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赏石在今天也日益流行。唐正安退休后玩的就是这种以观赏为主的水石,先后开发和推介了“龙胜红碧玉”、“融安黄蜡石”两个品种,在中国赏石界有着广泛的个人影响力。
    然而,一个叫黄艺麟的玉石收藏者一次偶然发现改变了唐正安今后十几年的生活。
    2000年,黄艺麟第一次在广州一个玉石交易市场上看到鸡血玉的时候,红的、黑的、黄的、白的,各种色彩在一块石头中混合在一起,色彩灵动,有层次感,画面丰富引人入胜,其中的红色非常抢眼。当时石头是被作为观赏石贩卖到广州的。黄艺麟一发现就觉得这样的玉石将来不得了,肯定大有市场前景,这个玉种产于桂林龙胜。
    意识到鸡血玉的开发价值后,黄艺麟决定要找到它的矿源,就来到了桂林市的龙胜浔江河段。大学时学习过矿物知识的黄艺麟沿着河流寻找它的原生矿,终于在龙胜三门河段上游的一个名叫鸡爪的地方找到了它的原生矿。
    爬到山上,黄艺麟发现了一块独石长满了厚厚如地毯般的一层苔藓,扒开来一看,一片好大的“血”呈现在眼前。黄艺麟呆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瞬间不知所措之后是抑不住的兴奋,当时的心情就好像发现了稀世宝藏一样,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从此,广西鸡血玉的开采大门就被打开了。黄艺麟开始相继在三门的鸡爪、平野、龙家湾、大地、同烈等地进行鸡血玉的开采。
    2004年,黄艺麟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鸡血玉的图册《镇宅之宝》,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广西鸡血玉的物理特征、矿物特征、工艺表现及不同的玉雕表现工艺。后来为了更有效地推广这种稀有的特色玉石资源,整合地方的条件优势,黄艺麟先后把图册寄到龙胜地矿局、桂林地矿局、南宁地矿局。黄艺麟想,如果能将桂林鸡血玉打造成一个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玉石品牌,那将为桂林这个国际性旅游城市注入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生产资源,也为桂林特有的玉石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条件。
    3.点石成“玉”,鸡血石走出深山
    也就是在这时候,黄艺麟认识了唐正安,两人对于鸡血玉的认识出奇的一致。这还不够,唐正安邀请了地质学家、著名的石文化家张家志教授进行考察,首先提出了关于“桂林鸡血玉”的鉴评意见:“‘桂林鸡血玉’形成年代为距今8亿-10亿年,‘鸡血玉’中的红色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铁离子形成的,质硬(其硬度6.5至7度)而坚韧、细密、凝润。”
    2006年9月,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对“鸡血玉”的原石及其雕件进行了检测鉴定,又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原院长,中国宝玉石协会一、二、三届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国家注册质量检验师吴国忠教授亲自鉴定,并作出了关于“桂林鸡血玉”的评估意见:“‘桂林鸡血玉’不易磨损,不怕酸碱侵蚀永不变色,这些都优于传统的‘鸡血石’,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特性、非常好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从黄艺麟对鸡血玉的发现到专家的鉴评,让唐正安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觉得专家认定了,这事情靠得住,可以做,但怎么做?开发和推介一个石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个人能力所为。其实,早在黄艺麟发现以前,作为地质学家和宝石专家的张家志就已经知道了鸡血玉的价值,但如何推广和推介,专家也没有办法,作为收藏者的黄艺麟自己对此也很困惑。
    唐正安在跟专家反复探讨的时候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红色的民族,贯穿华夏文明始终的文化中没有出现过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桂林鸡血玉”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必须给鸡血玉赋予独特的内涵,打“文化牌”才有可能真正推介出去。简单地看,红色更是中国文化的基准颜色。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叫“红旗”,当年的中央苏区称为“红色政权”,党领导的军队叫“红军”,如今百姓称中央文件为“红头文件”。因此,红色是中国人最容易也最愿意接受的颜色,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色彩,代表喜庆祥和的一种民族精神。其实,早在汉代,文学家王逸在其《玉论》中论述:“赤如鸡冠者为最”,把“红”色放在第一位。
    那个时候,唐正安就联系专家给鸡血玉正名,当时并不是叫鸡血玉。从桂林红彩玉、桂林鸡血红碧玉,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桂林鸡血玉”的名称。2011年12月6日,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发了批文,同意将鸡血石重新命名为“桂林鸡血玉”。
    从2005年开始接触鸡血玉,到持续推广,唐正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鸡血玉的价格不见上涨,小规模的市场推不动,很难做。这东西就是石头,我买这么多干什么?”那时候唐正安一度对自己所做的产生了怀疑,准备随时放弃。最为无奈的时候他得到朋友的鼓励,“一旦放弃以后将很难有机会”。到了2008年下半年,市场才缓和,然后价格持续不断地上涨。从2011年正式定名为“桂林鸡血玉”后,连续3年来价格不断上涨。今年春天,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 百山百川行》里《南岭龙胜山水:一抹亮丽的中国红》播出龙胜的鸡血玉后,引来了全国甚至海外的买家,目前行情又有一番上涨。唐正安说:“现在连我也买不起鸡血玉了。”
    就像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所说的:“‘桂林鸡血玉’的发现、开拓,从科学的角度把‘石头’升华为玉。”
    4.鸡血玉让村子一夜间富了起来
“其实所有的玉都不过是石头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是玉。”唐正安说。谁也没有料到,这种在三门镇南部这个叫做鸡爪的村子周边形成了近10亿年的漫山遍野的红色石头,彻底地改变了这里的人。
    从三门镇出发,沿着三门大河的河谷向南行驶,经过近1个小时就到了鸡爪村。这里遍地都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头,堆在路旁,堆在山谷中,有些用油漆标了价码,或者写上了购买人的姓名,表示石头已经售出。鸡爪村是三门镇最偏僻的村落之一,然而,每天都有开着车子、来自区内外各地的人汇聚在这个村子,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因为左启富家所在的沙岭组的山场下面就是鸡血玉矿,所以几乎是随着鸡血玉价格的上涨一夜间富了起来。生于1961年的左启富刚结婚不久,坐在自家的门口抱着9个月大的儿子。在他身后是刚刚花费了50多万元建起的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半楼房,在楼房的一侧是住了多年的老屋。走进左启富的家里,冰柜、洗衣机、微波炉、40多寸5000多元的平板电视、豪华的现代沙发一应俱全,一点儿也不比城里人差。在院子里还搁着一辆崭新的五菱荣光。在院子里边上还起了一间小屋子,记者不懂做什么用?左启富告诉记者:“这间屋子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和大家一起喝茶的。”
    左启富个头不高,光着脊背,脖子上戴着一串黑色的珠子,说话声音很高,村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百万”,儿子叫“千万”。由于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左启富特地请先生给儿子起名叫左砚文,寓意为“砚台里的文章”。如果时间回溯到3年前,当时年过半百的左启富仍然光棍一条,因家贫而娶不上媳妇,家里除了木楼一幢,基本没有什么电器,“除了打火机外”。
    2000年,李兴艳嫁到了鸡爪村的上朗自然村,她和丈夫都被安排到当地的滑石矿企业上班。在鸡爪村,这是最好的安置了。然而,随着两个小孩长大,花销日益捉襟见肘。到了2010年,他们偶尔看到有人来到村里购买鸡血石(当时一吨最好的价格仅仅卖到200元,但一般没人买),便购买了一辆皮卡车,连加油的钱都没有,利用星期天,在山上捡了一车鸡血石拉到桂林的德天广场。别人问他们这石头叫什么名字?他们答不上来。问要卖多少钱?他们说:“你看着给吧。”这一车石头最后卖了5000元,接着老板便开始跟他们要货。
    “石头能卖钱。”简直是喜从天降,李兴艳从此和丈夫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在山上捡石头去桂林卖。半年后,李兴艳辞职在三门的街上开了一家叫做龙玉坊的玉器店,专门经营鸡血玉,成为鸡爪村里最早吃螃蟹的人。
    不只是左启富和李兴艳,整个鸡爪村像左启富一样因为鸡血玉价格不断抬升而富起来的村里人开始到龙胜县城、桂林买房买车。村里在城里买房的人家占到60%以上,甚至有人开上了80多万的路虎,并陆陆续续在三门镇、龙胜、桂林开店专门销售鸡血玉。而就在3年前,村里仅有在外面工作的几户人家有摩托车。
    三门镇其他不产鸡血玉的村子都开起了加工石头的小作坊,也一样赚得盆满钵满,13个村委几乎村村都有小作坊。短短的3年,三门的很多人从此过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以卖石为生的新生活。谈起这些事,年已八旬的唐正安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从最初的调查,到开发、加工,开拓市场,打开销路,在中国的玉石开发经营界这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鸡血玉的储量比较丰富,然而,目前当地仍然以售卖原材料为主,当地矿农的开采方法、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无序开采、乱开乱采现象严重,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当务之急是如何严格执行矿产开采的相关准入规定,将鸡血玉矿石的开采逐步引入正常轨道,实现从抓好普及和推广的同时,建设高端市场,以精品创品牌。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
返回列表